全国各地名校模拟考作文题精选,附优秀范文 (各地高考模拟作文题目)

全国各地名校模拟考作文题精选,附优秀范文 (各地高考模拟作文题目)

jennie 2025-02-12 足球赛事 8498 次浏览 0个评论

01

2022年赣州市十六县(市)

二十校联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八达岭长城脚下,两条铁路在此交会:一条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一条是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配套交通工程的京张高铁。1909年,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一群年轻人,在巍峨长城的见证下,奋战四年,于苍莽群山中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如今,京张高铁每一段路线的勘测、每一份施工的设计、每一项技术的完成,都蕴含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自强要求。

从打破“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断言的“争气路”,到引领智能高铁的“先行路”,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与发展,见证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激励着我们不懈努力,不断进取,不断跨越,攻坚克难,迈向成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自强不息与成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回顾了京张线辉煌的发展历史,一是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一是时速可达350公里的引领智能高铁的京张高铁,京张线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与发展,见证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因此,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迈向成功。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这种激情满怀、奋斗不息的精神,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只有拥有了内在动力,才会信心百倍,才会努力向着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拼搏奋进。所以考生可以写自强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可以写自强不息是成功和胜利的保证,可以写自强不息才能成就完美人生,可以写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自强不息是成功和胜利的保证。然后从走向成功的基础的角度论述,人生需要自强,没有自强就会自弃和自卑,没有自强的人生就会一事无成。接着进行引申论证,自强不息者的力量来自信念、意志和毅力。然后以有成就的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为例,论述他们都有着坚定的必胜的信念,有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最后进一步深入论证,自强不息更是国家长足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传承已久的奋斗精神。

参考立意:

1.自强不息,迈向成功。

2.自强不息成就完美人生。

3.成功与胜利永属自强者。

4.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的风范。

优秀作文

自强不息,成就不凡人生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无论是对人生崇高理想的追求,还是对陈旧事物的革新,无论是面对困难的态度,还是吸纳百川的气度,都充分地展现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融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推动民族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华儿女曾在动荡的年代,勇敢奋进,抵御外侮,敢于拼搏,换来了中国的新天地,靠的正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回望历史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的赤诚捍卫自己的民族独立。从以死拒降,扬名百世的苏武,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再到为民主主义革命而抗争的孙中山,还有为开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个向来不屈不挠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又是这不屈不挠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唤醒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而个人的发展和成功也离不开自强不息的精神。

电影《长津湖》的一句台词“一只蛋如果从外面被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说不定是只鹰”,揭示了生命成长的两种不同结果。蛋从里面打开,是因为内部有力量,可以破壳而出;蛋从外面打开,不是被人摔碎,就是被煮熟吃掉。人的成长就是破壳的过程,建设好自己,让自己变强,才能战胜困难,成为一只雄鹰。起决定作用的永远是内因,因此,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从小热爱音乐,上天却让他双耳失聪,他却自强不息,仍坚持音乐创作。中国作家史铁生虽双腿残疾,但自强不息,写下文学著作《我与地坛》。因为自强,因为坚持,希望总会出现。面对人生的挫折,命运的玩笑,我们要在硝烟迷雾中寻找黎明的曙光,前进的方向。逆流而上,在困顿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不畏艰难,向光而生,永不言败。要发扬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险面前不退缩,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以浓墨重彩点染自己人生的画卷,成就不凡人生。

02

江西省赣州市七校2022-2023学年

高三上学期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启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作 文 选刊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生活于趣味之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自梁启超关于生活的趣味的一段话。这段话中,关于趣味给出了两个思路。一是要以趣味的眼光和心态去对待生活。正如梁启超所说,若是我们感觉不到趣味,生活便成了沙漠。因此,不管过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有趣味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不是消极沮丧。二是要找到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主体,也就是要找到自己觉得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甘之如饴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对此,有些人的方向就是劳作,因此劳作虽苦,他们却觉得甚有趣味;有些人则以游戏为快乐;而在有些人眼里,艺术或者是学问,就是他们领悟到人生意义、感受到趣味的方向。对梁启超来说,学问就是他找到的趣味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只能以此为方向,而是可以以此为启发,积极发散思维。

对于写作主题“生活于趣味之中”,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写。首先,可以说我们不能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而必须找到能让我们自己

人生有意义的方向。而这里所举的方向,最好是积极向上的,而不能是诸如打游戏、赌博之类的内容。这是寻找趣味的开端。其次,还可以从寻找趣味的过程去讲,指出也许我们暂时找不到那个有趣味的目标,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一开始感觉有趣味但后来却觉得艰苦枯燥,但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或丧失信念,而是要转换思路,学会苦中作乐,以积极的心态去观摩过程本身的趣味;或学会延时满足,以暂时的牺牲趣味而换取长久的趣味。

参考立意:

1.心中向往,便是趣味。

2.生活于趣味之中,就在关注生活本身。

3.暂时的无趣,也能换取长久的趣味。

优秀作文

以学问为趣,助梦想启航

梁启超曾言,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如果失去了趣味,那生活便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梁先生的趣味,便是学问。作为青年的我们,是否也应以学问为此生之乐趣,为梦想展翅翱翔呢?人言,书读百卷,其意自见。书是非常好的提高气质,点染生活的东西。

正值年少,当以学问为趣,培养书香气质,成就更好的自己。

正值年少,当以学问为趣,为走出囚笼亮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老话一点也不为过,曾有许多人以知识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可能。抗战时期的李大钊以知识为力量,写下一篇篇尖锐的文章,试图唤醒那些沉睡在黑暗中的人们;现如今张桂梅为大山中渴望知识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让她们也能脱离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没有谁可以被沉浸,正值年少,当以学问为趣,为走出囚笼点亮前行的灯。只要以学问为趣味,你也可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一览山峰之美景。

正值年少,当以学问为趣,助梦想起航。

梦想如北极星,在满天繁星的夜晚,如此闪亮,夺目,为人们指引前行的路。人没有了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人都应有自己所追求的,所热爱的。正值青年,以学问为兴趣,可以让我们变得更优秀,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成就梦想。鲤鱼因为有梦想,有热爱,才能跃过龙门,成为那一条耀眼的巨龙;小草因为有梦想,有热爱,才在春悄然而至时染绿大地;大鹏因为有梦想,有热爱,才能乘风飞至九万里高空去向南溟。君可见,正值年少,我们是否也应怀揣梦想,以学问为趣,奋力前行呢?

吾辈青年朝云叆叇,行露未晞,摒弃步履蹀躞,争作熠熠星辰。提笔吟啸书学问乐趣,煮酒明琴揽明月指尖。作为青年的我们,以学问为趣,助梦想启航。

03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

高三上学期“零诊”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鱼问鸭子,说:“为什么人们写诗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竟成了千古名句?不是应该我先知道吗?”

鸭子想了想说:“因为人类看不到你呀!我在水面,而你在水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主要信息是:鱼质疑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成千古名句鱼不满,因为事实上鱼先知;鸭子说人类看不到鱼;鸭子在水面,鱼在水底。

由此,我们可以从三个中心对象“鱼”“鸭”“人”进行思考。从鱼的角度说,想要被看到,要能从水底浮出水面,调整位置,表现自己;不被赞美,默默做事,幕后付出有时也是一种常态,是一种命运使然。

从人的角度说,我们总是更容易看到,赞扬表面的东西,那传言千古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理;表象和本质有时需要进一步探索,不被表象所惑,方能寻到真理。

从鸭的角度说,有时享受赞美,成了既得利益者是因位置、命运使然,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走在台前,成为台面,善于表现自己的确更容易被看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联想,“能被看到”是一种心理需要,适时表现自己,不要一直沉在“水底”;“水面”上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要有穿越表象,探骊得珠的勇气;努力向上,哪怕事与愿违,很多事情是命运使然,在台前,我努力绽放,不沾沾自喜;在幕后,我孤芳自赏,也不争不抢。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拨表象之迷雾,探本质之深沉。首先结合海明威冰山理论提出中心论点,拨开表面的种种迷雾,探究其内在的厚重与深沉,拨开云雾见月明。其次列举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面对会议一片混乱之时,他提出“求同存异”,积极推动会议有序进行的例子论证君子如玉,淡定从容的姿态之下,是持续的奋斗与积淀。然后列举紫禁城、故宫等例子论证江山胜迹,纷乱尘土下的吉光片羽,是几千年历史的厚重。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莫被表象迷惑双眼,我们应去溯源本质,于淡定从容中窥见君子底蕴,于吉光片羽中探求文明的底色,方知成功的不易,文明背后的艰辛。

参考立意:

1.以一角而窥冰山。

2.见皮相,亦见骨相。

3.以慧眼看透红尘纷扰。

4.台前幕后,共筑人生。

优秀作文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能隐着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可能是害人之物。物皆有其两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质才是事物的内核,抓住本质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任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瑞士化学家雄班在自家厨房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一瓶化学试剂,随手抓起围裙擦干后放在火炉上烤,突然,围裙“扑”地燃烧起来。表面上的一场小事故,雄班却嗅到了它的实质:于是仔细寻找根源,烈性炸药就这样诞生了。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灾祸的痛苦之中,不能从灾祸的背后挖掘本质,对于他个人是一次打击,烈性炸药更无从谈起。

观本质者,找出关键,绝处亦逢生。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分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虽然飞机有些地方弹痕多,但它却仍然可以幸存下来,透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那些弹痕部位并不是飞机的要害;有些地方看上去没有弹痕,可是一旦中弹就会机毁人亡,根本没有返航的机会。由此可见,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论古,《河中石兽》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寻回石兽;塞翁不浮于表面的祸福之观,洞察实质,使人生更为顺利。而问今,正如巴尔塔沙所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人心之浮躁,致使多少双探索的双眼蒙上了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盲目跟风;未深入分析就妄下定论;未论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之重要!

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更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科学研究,只有细致思考,探索表象背后的实质,才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推动科学进步;国家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局势,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制定出正确的策略。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只有敢于并善于透过纷纭的表象,去采撷事物的本质,才能在鼻翼盈满成功的馨香。

04

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

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世界之所以完美,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朱光潜《无言之美》)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宋·戴复古《寄兴》)

请综合理解上述材料,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践,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交流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由两则名言组成:

第一则材料选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这句话观点比较明确,就是阐述缺陷与完美的辩证关系。世界因为缺陷的存在才完美,缺陷为趋向完美提供了空间,提供了希望,提供了可能。

第二则材料选自宋朝戴复古的诗,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在说明再美好的事物也是存在缺陷的,因此,不要求全责备。

综合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立意,要辩证看待缺陷与美的关系,事物因残缺而显得真实而完美,缺陷为趋向于完美提供了空间和希望。

作文要求考生在综合理解上述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践,不能脱离现实,要有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在班会上交流考生自己的思考,这一要求明确了写作的场景,已经暗示了写作对象,发言的对象是同班同学,活动场景是班级讨论。

“写一篇发言稿”,规定了写作的体裁——发言稿,因此,一定要有发言稿的格式,并且注意与同学的交流互动。

行文构思时,以“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首先引用朱光潜先生的名言入题,引出完美与缺陷共存的观点;然后通过类比论证,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例说明世间的美好与缺陷同在,说明有缺陷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接下来由自然联系到人生,人生不可能完美,但可以追寻精神和思想的完美;最后论述如何看待缺陷,论述缺陷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得出人生因缺陷而完美的认识。

参考立意:

1.缺陷让世界更完美。

2.缺陷也是一种美。

3.让缺陷成就完美。

4.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

优秀作文

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

朱光潜先生说:“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昙花虽美,却只绽放一夜;牡丹虽美,却华而不实;维纳斯虽美,却没有双臂。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完美与缺陷往往共存。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完美,而伴随他一生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一个又一个缺陷。完美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理想的寄托点,然而理想中的完美往往有些虚无飘渺,只有缺陷才是真实的。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也有雷电轰鸣,狂风怒吼。有美丽怡人的夏威夷,风光无限的威尼斯,也有冰天雪地的两极,不断喷发的火山,惊心动魄的海啸和地震。完美总是与缺陷共存。

也许会有同学会说:“世界并不完美,多么令人遗憾!”而我要说:“世界因缺陷而美丽!”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不分,浑沌一团,好似无懈可击,而正是盘古那一斧辟出的缺陷,才辟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女娲补天时,尚有一块没有补全,而正是因为这一缺陷,让大地有了四季之分和风雪雷电;大地东倾,应该也是个缺陷,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缺陷,才有了百川入海,泉水叮咚,江河瀑布,才有了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才有了“奔流到海不复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同样,昙花正是因为短暂的开放,才显得美妙绝伦。是的,世界因缺陷而美丽!

人的一生也一样。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或大或小的缺陷。“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是何等的凄凉。然而正是因为那“花飞花谢飞满天”的景象和黛玉的悲剧,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人形象;贝多芬耳聋之后,音乐创作有了质的飞越,谱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这样的音乐经典;英国的海伦、中国的江梦南,她们都有先天带来的残疾,而她们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依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奋斗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们的身体是残缺的,而她们的心灵、她们的精神是完美的。她们的人生因缺陷而美丽,因缺陷而辉煌!

正如朱光潜所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无论是个人还是世界,有缺陷是常态,并不可怕。相反,缺陷是我们不断向上的动力,为了追求完美,我们不断努力弥补缺陷,才有了日渐完善的品格,才有了不断完美的世界。

同学们,让我们正视缺陷,树立起理想中的完美,并为之不懈努力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5

永安九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语文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的门紧紧关闭,有的门半虚半掩,有的门全然敞开。在人的一生中,开门是人生意味颇为深长的动作,有的门适宜推开,有的门适宜敲开,还有一些门适宜砸开……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在材料之中,“门”的各种“姿态”含义丰富。“紧紧关闭”的是心灵之门、友谊之门,还是成功之门?“半虚半掩”是诱人开启,还是欲擒故纵;门后是仙境还是陷阱?“全然敞开”是坦诚,还是别有用心;容易进的门是否容易出?

开门的“门”,既是实指的门,也是虚指的门。由“门”可以联想到生命之门、人生之门、希望之门、理想之门、绝望之门、死亡之门、友谊之门、幸福之门、智慧之门、国门等。而且,开门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一个新时刻的启动,写作时,要辩证地分析“开门”对人生的启迪。

当然,还要认真思考材料中的其他句子,为什么“有的门适宜推开,有的门适宜敲开,还有一些门适宜砸开”?探究其中的原因,广泛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展开分析,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写作时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角度来写。如论点“唯有开启门扉,才能明白当下之境遇,以见星河灿烂”来写。可以写“门扉紧闭,将人拒之门外或将人囿于门里,宜用破门之法”,可以用清朝闭关锁国的反面事例,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正面事例论证;从门外破门需要勇气,从门内破门需要实力。还可以写“半虚半掩,使人能窥其一方天地却又看不真切,推门可见全貌”,如华为进军5G,比亚迪进军新能源汽车。最后可以写无论面前的这扇门是紧闭还是半掩。我们都要勇于探索,门里门外都是不同的人生,切记不要画地为牢。

参考立意:

1.打开理想之门,实现人生价值。

2.开放国门,容纳多元文化。

3.敞开心扉,开启友谊之门。

4.砸开困难之门,勇攀科学高峰。

优秀作文

请君把门开,风花雪月赏

我认为人生一次次的追寻就像开门一样,门后或是向往的远方,或是别人的心房,亦或是柳暗花明的景象。我们于开门的过程中成长,也被门后的景象激励,于一扇扇门中寻找、成就,这便是人生的意义。

一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门,有些门生来就为你而开,如你的天赋、本性、父母无私的爱……但你要清楚的认识到它们并不是一直为你敞开的,当你挥霍你的天赋,摒弃你的善良,一味地只考虑自己,这些门终会缓缓关上。有些门则是半虚半掩的,门后有渴望的机遇、他人的真心、朝圣的大道。这些门都是可以通过自己正确的选择以及努力而打开的。同样很遗憾的是,有些门你穷极一生也无法打开,或是你毫无天赋的技能,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以及错失的一切。对此我认为不必为其再困扰,若无天赋,此事不必强求,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爱情也是缘分所致,有缘自会相见,无缘就此而别。而于错失的往事,只能说夕阳已去,不可强求,皎月方来,尚可珍惜。

门后的东西不尽相同,开门的方式亦是如此。有些门适合推开,如你追寻的远方,需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循循渐进之,需有耐心徐徐图之,做好规划,不懈努力。而有些门则需你轻轻敲开,如人之相处、交际,需一点一点的以真心换真心。还有的需要你砸开,于困境之中得柳暗花明,为发展而破开舒适圈。

门后之景固然让人神往,但开门之过程亦十足珍贵,有些门试过才知道打不开,有些门不断尝试才知道怎么开。我们于开门这个过程中才发现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此时门后之物也不再重要了。我们于一次次开门中习得与人相处、如何为人处世。于一次次尝试中习得技能、练就本领。我们于此过程中体验七情六欲,满足自我的需求,充实人生的意义。

你的人生怎样取决于你的选择。如某青年钢琴家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开局,有着常人不具之天赋,然因父母教育的疏忽与自己的错误选择,最终走向了堕落。而晋人孙康,家贫却不曾放弃对梦想的追逐,映雪夜读终成名士。既然命运已是最烂的编剧,我们就只能争取做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比起那些生来就敞开的门,自己打开的才更显不凡与具有意义,不是吗?

人生在世,就应该热衷于开门,不断去尝试,去争取。成功与否都是一番风景,没准门后的星河灿烂正等你欣赏,万紫千红在为你盛开。

内容来自:作文素材学霸

图片:阅之

转载请注明来自beat·365,本文标题:《全国各地名校模拟考作文题精选,附优秀范文 (各地高考模拟作文题目)》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