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从中国近期的内容监管风向来看,直播平台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监管。只有政治上成熟、风格上稳健、流程上严格、善于协助甚至推动监管的玩家才有机会在夹缝中被允许做大。
广电总局
网信办
文化部
随着广电总局、网信办、文化部纷纷出台政策,直播平台的“火”一时间遭遇了三次泼水。新闻舆论口的三把利剑,最终将倒逼直播平台走向更规范、更稳健的道路。
广电总局
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
《通知》指出,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关于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的通告》,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
一是通过互联网对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事件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一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五项;二是通过互联网对一般社会团体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组织活动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七项。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但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上述所列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9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在2016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再次强调广电总局对直播行业的政策,并重申了加强网络视听直播服务管理有关规定,即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下简称视听许可证)的直播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直播业务,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强调了网络视听环境的管理,希冀形成网上网下科学有效的管理秩序。
网信办
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直播平台和主播提出了“双资质”、“先审后发”、“即时阻断”等要求,12月1日已正式开始施行。
《规定》明确,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
《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
《规定》提出,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文化部
12月12日,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从事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当明确包括网络表演。《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2017年1月1日执行。
不具备内容自审及实时监管能力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不得开通表演频道。未采取监管措施或未通过内容自审的网络表演产品,不得向公众提供。
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向公众提供的非实时的网络表演音视频(包括用户上传的),应当严格实行先自审后上线;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自2017年3月15日起,按照本办法第十条有关规定,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向文化部提交申请或备案。
直播裹挟着逐利的资本,撞上了腾飞的风口,戳中了全民狂欢的燃点,从大众到网红,从网红到明星,谁都想跳进这直播的舞池。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3亿2500万用户看直播,占全部网民的46%。有证券机构预测,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有研究甚至认为2020年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直播行业未来市场非常大。
“
在硬币的另外一面,直播行业良莠不齐,部分平台为了推高流量、吸引粉丝,网络主播花样百出,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今年4月,部分平台就因涉嫌提供含宣传淫秽、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被列入查处名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广电总局、网信办、文化部等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对直播服务实施相应监督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监管政策将加速直播行业“洗牌” 仅几个平台能存活?
直播已走到了行业优胜劣汰时期。拿到《许可证》的可能荣耀称霸,短期内那些拿不到许可证的直播平台却必将在劫难逃。
拥有“持证”优势的大型直播平台,没有资质硬件要求的政策包袱,同时占有用户占用时长优势,便可全力集中于平台内容生态的建设,头部资源以及流量也将随之流入,进入直播业务的高速增长期。虎牙直播、映客直播、斗鱼直播毫无疑问会进入直播的最终决战局。
总之,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整个直播会加速“洗牌”。各平台之间差距会明显拉开,少数几个寡头也将成为直播大战最后的决赛选手,并存形成第一阵营。硝烟过后,轰轰烈烈的直播大战战局态势会渐明朗,行业格局秩序也将尘埃落定。
关键词:直播(阅读请点击)
1、
2、
3、
4、
5、
6、
7、
转载请注明来自beat·365,本文标题:《广电总局、网信办、文化部纷纷出台监管政策,直播平台如何防寒保暖? (网络直播管控)》